浦东创新药企——复宏汉霖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中期业绩。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度,复宏汉霖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2.8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3.5%;商业化总产能翻番至48000升,已实现中国和欧盟市场常态化供应。
复宏汉霖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杰表示,产能翻倍,让公司彻底告别产能限制的局面,“我们不断推进全产业链平台建设,提升研产销一体化能力,本土药企创新药研发大幕刚刚开启。”
抗肿瘤领域核心产品国内销售收入超8亿元
自主研发创新型产品有望填补空白
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复宏汉霖目前已在中国上市5款产品,在全球上市1款产品,13项适应症获批,4个上市注册申请获得中国药监局受理。
以该公司抗肿瘤领域的核心产品——汉曲优®(曲妥珠单抗)为例, 2022上半年度在中国和欧洲销售规模稳健增长,实现国内销售收入约人民币8.002亿元,较去年同期涨幅约178.2%。值得关注的是,海外销售收入约人民币1250万元,海外授权许可收入约人民币240万元。
截至目前,汉曲优®已在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和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该产品于中国已惠及逾7万名患者。
另一个让业界关注的是复宏汉霖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创新型产品——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的进展情况。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斯鲁利单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截至2022年6月底,实现销售收入约人民币7690万元。此外,2项新适应症的上市注册申请也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复宏汉霖针对H药采取拓展差异化优势战略,在全球同步开展11项联合疗法临床试验,广泛覆盖肺癌、食管癌、头颈癌和胃癌等高发大瘤种,全球入组患者超3100人。
目前全球尚无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抗PD-1单抗获批,复宏汉霖H药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一线治疗SCLC的抗PD-1单抗,填补未来五年PD-1抑制剂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空白。
产能翻倍 2026年总产能可达144000升
已实现中国和欧盟市场常态化供应
张文杰表示,2022上半年,复宏汉霖不停工不停产,全力保障患者用药需求。“今年上半年也是复宏汉霖全面从Biotech向Biopharma进化的关键性的6个月,首款创新药H药汉斯状®成功获批上市,汉曲优®及H药商业化成果突飞猛进等,都让我们在向Biopharma进化的道路上越来越充满信心和动力。”
biotech指的是比较小型的生物科技公司,共性的特点是团队通常有较强的战略眼光和国内外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选到好的靶点,迅速推进品种开发,比拼的是效率。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环境的日渐成熟,不少中国biotech(生物技术企业)正朝着biopharma(生物制药企业)发展。不过,从biotech到biopharma需要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研产销”一体化经验和规模效应。
张文杰介绍,复宏汉霖现有商业化总产能已达48000升,2026年总产能可达144000升。“目前公司商业化生产基地及配套的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中国药监局、欧洲药品管理局、欧盟质量受权人、国际商业合作伙伴进行的实地核查及审计,获得中国和欧盟GMP认证,可为公司已上市的5款产品提供商业化生产,并已实现中国和欧盟市场常态化供应。”
在全速推进产品商业化布局的同时,复宏汉霖持续加码创新研发,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约人民币8.274亿元。10项临床试验取得重要进展,5个产品及2项联合疗法于全球范围内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已累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超过70项临床试验批准,并同步在中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20多项临床试验。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环境的日渐成熟,复宏汉霖已经构建了“研产销”一体化格局,在中国市场销售提速增长的同时,也构筑全球商业化网络。同时,“自研+引进”双管齐下,创新研发布局稳步推进。
“公司在商业化上已经越来越成熟,商业化基础设施也好、商业化团队专业能力也好,方方面面已经完全不逊色于国内一些大外企的水平。未来,在商业化团队的推动下,我们相信每个产品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复宏汉霖首席商务官兼副总裁余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