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健康 文/吴施楠
“三明模式”一直是医改领域的焦点。从2012年开始,三明市开展了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的公立医院改革。在药占比、提高业务性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国家高层、中央有关部门和医药卫生界及全社会的关注及充分肯定。目前,“三明模式”已经在福建省内大力推广。
在刚刚出台不久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中,福建三明医改更是成为了典型代表,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三明到底在医改方面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在2016年中国医院大会上,福建省三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包著彬再次对三明医改做了“从头到脚”的梳理和分析。
为什么要改革?
“三明的改革是倒逼出来的改革,是活不下去了,是个问题导向改革。”包著彬在2016年中国医院大会上指出。
总结起来,促进三明医改的动力主要有四方面,其中主要原因是城镇职工医保严重透支。三明是个老工业城市,先有工厂后有城市,未富先老的特色特别明显。
二是医药支出连年大幅度增长。这一点全国各地都感同身受,老百姓的口袋,正度的医保投入负担年年加重。
三是医药卫生的腐败。这一点三明也不例外,201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谈到福建漳州的腐败问题,所有73家医院全部涉案。
四是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从全国来看,浪费是惊人的。包著彬举例说:“世行行长当时派了一个亚太区的主管到三明探讨医疗浪费的情况。当时我们推算的全国医疗总费用浪费应该是5000亿人民币。但这位世行高级官员讲,据他们测算是1000亿美金,也就是6000多亿人民币。这个形势是全国共有的。”
在包著彬看来,政府的职能不清楚,医疗定位不清等等问题,都是造成我们医疗费用大量增长、老百姓不堪重负的原因。但是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秩序,这个浪费现象也引起高层重视,从业内人士来看,总体的治理力度还是不够。例如药品流通环节的药票分离,从出厂直到到患者手里的层层加价等,都是需要花功夫、花时间治理的。
三明医改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从包著彬在会上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的总医疗收入为16亿多,其中药品耗材所占比例超过60%,真正留在医院里面的实际收入才占39%点多。而改革后的2015年,药品耗材所占比例下降到35%左右,业务性收入上升到64.78%。据包著彬介绍,今年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优化,预计药品耗材占比将低于30%。业务性收入会达到70%
而面对钱从哪里来、百姓负担是否增加等质疑,包著彬说:“三明实现了腾笼换鸟。三明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前后,药品耗材的收入在大幅度的降低,业务性收入在大幅度提高,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三明医改实现了四个共赢。”
第一,群众看病的负担明显减轻。通过改革,三明市将医药费用的增长控制在了8%以内。
第二,医务人员的收入是大幅度的提高。三明医改实行医生年薪制和院长年薪制,后来发展到全员年薪制。
第三,医保的统筹基金更加安全。通过几年改革,三明市的医保从亏损两亿多,到现在接近一个亿。此外,病人的外转比例控制在6.72到7.5%,而在改革之前,这一比例是10%多。
第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强。“我们三明市现在22家公立医院,包括县级医院,所有县级医院除了一家医院,全部都有ICU,人才的外流得到有效遏制,改革前人才大量外流,流向福州、厦门这些城市。改革了以后,这个势头也得到了遏制。那有没有流动?有,那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不是改革造成的。”包著彬谈到。
三明医改到底改了什么?
包著彬认为,三明医改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绩,主要是改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改了管理体制。原来分管三明市医疗医保医药的共有四个副市长,后来通通归一个领导分管。此外,三明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医疗保障管理局这一机构,将三医的只能划归到一起,提高效率等等。
其次是改了政府的投资机制。原来是按照人口,现在三明坚持之前三年的平均数,政府投入不变,按照每10%递增,这一块下一步会成为专项补贴。
第三点,也是改革重点即改了医药体制。实施药品和耗材零加成,采购实行两票制等,将过票程序加价的利益给斩断,目前这些措施也在全省,甚至全国进行了推广。
四是医保改革。在支付方式上,由之前实行的单品种付费慢慢过渡到了全病种付费,以及设立医保基准价制度等。包著彬在百余名院长面前一再强调,医保对医院的发展影响非常大,院长们一定要好好地研究医保政策。
五是医疗体系的自主改革。三明实现了院长年薪制,医生团队、护理团队和后勤团队都执行年薪制。在年薪计算的时候,采取工分制,结合DRGS付费系统的改革来做。
三明模式能够复制与推广?
当前,三明模式已经在福建省乃至全国一些城市推开了。尤其是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成立,意味着三明通过成立医疗保障管理局,整合医保管理、药品采购、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医改决策职能的模式正式向全省复制。而10月中旬,拟成立医疗保障管理局的辽宁锦州,成为了福建省以外首个探索“三明模式”的城市。
对于三明模式能否推广,包著彬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结论,而是分析了两种不同声音的观点及问题所指。包著彬指出,站在不可推广这一面的人主要是担心三明医改的前景不明,是否能够持续等。
“他们的观点源于三个方面的担忧,第一个方面是三明医改的领导很强,其他地方学不来;第二实行院长年薪制,会不会损害到其他行业的积极性;第三如果全国的药占比都这样下降的话,对整个医药行业那是腥风血雨,将非常的可怕。”包著彬说。
包著彬也谈到,三明改革多年来,成效确实有,但是问题确实也不少。首先改革自身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三明也解决不了。比如药品的采购中出现过的几个厂家进行联合扼杀三明,不予供货的问题。其次很多问题要通过社会整个的发展,才能解决,不是单靠医改就能解决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评价三明医改时曾谈到,三明模式医改是走向理想目标的过渡方式,是在某些方面能够推进改革一种方式,是深化医改的过程中间冒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尝试,这是值得肯定。三明将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够利用行政的力量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在现在这个时期也有它一定价值。
但郑功成从其研究的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指出,社会保险还是要和财政保持一定距离。郑成功表示,不赞成将社会保险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捆绑在一起,这不是近30年的改革所要走的路。政府可以支持,可以监督,但如果将两者捆绑,那么这两种机制可能会发生混乱。
---------------------------------------------------------------------------------------------------------------------------------------------------------------------------------------------------------------------------------------www.yyrclub.com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 -300万医药人心灵的家园
www.yyltw.com
中国医药猎头网-医药人才中高端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欢迎撰稿,加微信号zgdtydlm 咨询热线400-876-6138
医药猎头网微信:zgyyltw
医药企业招聘请点击链接免费发布>>www.yylt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