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邢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18日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针灸铜人雕塑。在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到访世卫组织之行中,将承载着中医文化智慧的针灸铜人作为礼物相赠,“古意”“新象”悄然融合。
“古意”:官修标准 沿袭千载
“针灸铜人是古代针灸教具,也是检测学生水平的考试工具。”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说,“更重要的是,针灸铜人及释解图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颁布的针灸标准。”
针灸理论体系自战国到秦汉逐渐成形,隋唐时期发展更盛,流传的著述虽然增多,但大多文字含糊、绘图难辨,因此在北宋天圣年间,太医王惟一应宋仁宗要求主持铸造针灸铜人并编纂图经。
铜人全身标注559个穴位,其中107个是一名二穴,共计666个针灸点,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考试时,铜人外层涂蜡,体内灌水(一说水银),学生根据试题以针刺穴,针入水(或汞)出,方为合格。
“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和人体解剖模型,雕塑在设计中十分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负责此次雕塑设计的北京工美集团总工艺师郭鸣说,铜人雕塑是根据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型仿制,高1.8米,穴位完全按照记载精准标注。
铜人雕塑形象也深含“古意”:圆脸,上身裸露,腰下佩带装饰;头顶束有小圆发髻,大耳下垂、眉毛修长;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双腿略微分开站立。郭鸣说,这极具中国传统雕塑特点,给人淳朴忠厚之感,在铸造上采用中国传统青铜失蜡浇铸法。
刘保延说,作为官修标准教具,铜人对针灸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千年来针灸教学方法日益多样,但针灸铜人的理论标准一直沿袭。”
“新象”:中医“出海” 发扬光大
刘保延说,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与中国对中医药的重视一脉相承。2016年8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12月6日,国务院首次发布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12月25日,中国首部中医药法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刘保延说:“这一系列举措体现出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期望以及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决心。”
设计出不少国礼大作的郭鸣说,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铜人雕塑背后的文化韵味也更显浓厚。
据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介绍,当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中医国际化,针灸打先锋,这已成为不少医药界人士的共识。在刘保延看来,针灸的国际传播要想安全有效,必须走规范化、标准化道路,而近千年来被用作标准教具的针灸铜人既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又和中医发展趋势相切合,作为礼物赠送十分贴切。
习近平在雕塑赠送仪式上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对我们中医药人来说,此举最大的意义是鞭策。”刘保延说,“赠送针灸铜人雕塑再次提醒我们自信自强,把中医药真正发展好。”
如今,“中国的针灸”正在逐渐成为“世界的针灸”。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里,这尊针灸铜人雕塑将继续讲述中国传统医学的“古意新象”。(完)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