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宣读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成立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专业组的通知,分类技术委员会设置有源手术器械等16个专业组,第一届分类技术委员会专业组由288名委员组成,委员包括来自临床机构、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学者,以及在医疗器械监管相关部门的骨干技术人员,委员专业覆盖面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在同期召开的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执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执委会全体委员审议了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并围绕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和分类管理中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专业组分组审核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修订稿)》,对目录的框架及内容,以及产品归类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研究认为新版目录的框架设置更合理、层级结构更丰富、产品覆盖更全面,目录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明显提升。
会议认为,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专业组的成立是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历程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提升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化水平、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业组的成立标志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正式组建完成,总局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新机制正式运行,为搭建科学、统一、严谨、高效的分类工作体系,发挥好分类在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会议指出,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成立后,主要任务是审核改革调整后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并承担医疗器械日常分类申请进行审查论证,及时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合理划分产品的管理类别,动态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会议要求,分类技术委员会各专业组和各位委员要积极跟踪医疗器械分类及监管工作的最新进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总局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与各位委员的沟通联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机制,确保分类技术委员会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迈向新阶段。
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执委会、专业组全体委员,总局办公厅、器械注册司、器械监管司、新闻宣传司、人事司和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