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8日起至4月16日16时,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累积订购金额15亿元,累积节约药品费用约1.23亿元,节省幅度达8.2%。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基本正常。
药占比和药费呈下降趋势
4月8日至15日,监测的221家医疗机构门急诊药占比为45.1%,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3个百分点,其中三级医院药占比由50.9%下降到43.5%,下降7.4个百分点,二级医院由55.23%下降到46.86%,下降8.37个百分点。出院药占比为29.5%,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三级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总药占比为36.1%,与去年相比减少4.4个百分点;二级医院的门急诊住院总药占比为42.1%,与去年相比减少5.7个百分点。一级及社区的门急诊和住院总药占比为69.5%,与去年相比减少1.5个百分点。
三级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230.4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二级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169.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4.2%;一级及社区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219.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8%。
工作量和结构变化符合预期
4月8日至15日,监测单位总门急诊量为28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2.7%。三级医院门急诊量为211.4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4%。二级医院总门急诊量为59.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1%。一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量为18.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9%。该变化符合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和改革设计要求。
监测单位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就诊人次为58.7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14.8%,知名专家就诊人次为18.2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14.6 %。看专家难的问题有缓解倾向。
上述工作量和结构变化由于时间较短,患者就医需求和行为尚在调整中,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