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指出,将采取明查暗访、聘请第三方机构评估等办法加大对本单位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线索的发现力度。
暗访之下,哪些细节被重点关注?
明查暗访,全面开展纠风工作
近日,甘肃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方案》指出,将对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诊所、民营医院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全面开展纠风工作,各地、各单位也将开展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

赛柏蓝器械梳理整治重点及内容如下:
▍关键点1: 明确“红包”范畴、处罚红线
《方案》明确了“红包”范畴,除各类财物外,各种方式的休闲娱乐活动也不被允许。
《方案》指出,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活动过程中,收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以及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均应认定为“红包”,全部纳入此次专项行动整治范围。
此外,将纠治收受“红包”、术中加项、“持刀加价”、小病大治、重复检查、捆绑推销药品耗材、将普通食品冒充特医食品推荐给患者、医疗机构内宣传和销售母乳代用品等行为。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查实的违
规人员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罚;对不知情或不可抗“红包”应当建立上缴登记制度。
在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充分运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大数据监管、集采中选产品使用,开展回扣问题专项排查检查,对于查实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从严处理。
▍关键点2: 耗材使用情况排名靠前且无正当理由,或暂停执业
《方案》指出,医疗机构针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药品耗材要细化管理措施,对医疗重点环节开展监控,严格审批程序,对医务人员药品耗材使用情况排名靠前且无正当理由的,要根据行为性质,进行约谈、调岗、核减绩效或暂停执业。
▍关键点3: 械企注意,严禁特殊推广活动和社交活动
《方案》特别指出,要保持打击“回扣”行为高压态势,建立清正廉洁的新型医商关系,依法与利益相关企业交往。
根据《方案》,有三大事项被禁止。
严禁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严禁参与或接受影响医疗行为公正性的宴请、礼品、旅游、学习、考察或其他休闲社交活动;不得参加以某医药产品的推荐、采购、供应或使用为交换条件的推广活动。
《方案》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重点科室负责人和涉及药品、器械、耗材、试剂、设备、基建等科室岗位负责人是回扣治理重点。
相关企业给付回扣、捆绑推销药品耗材等商业贿赂违法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方案》指出,各地对纠风工作中发现的医商勾结、利益输送、商业贿赂、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及问题线索要严查快报。引领推动纠风工作落地见效,持续加强党对纠风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纠风工作主体责任,强化行业监管和内部治理。
▍关键点4: 医药代表违规,将被驱离
医药代表拜访医务人员,要注意流程规范。
《方案》指出,要完善医药代表院内拜访医务人员的管理制度,参照“定时定点定人”“有预约有流程有记录”(“三定”“三有”)的方式,拟定细化可执行的院内制度。
对违规出现在诊疗场所且与诊疗活动无关的人员要及时驱离,对核实的输送回扣行为要及时上报,对查实收受回扣的医务人员要根据金额从严处罚,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关键点5: 多途径消除监督死角
《方案》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完善回访制度、畅通举报途径、加强线索查办,建立完善社会监督员制度,采取明查暗访、聘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媒体监督等办法加大对本单位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线索的发现力度。
提升防范“红包”的硬件设施水平,在院内容易产生“红包”行为的重点场所应当加强监管措施,消除“红包”行为高发场合的监控死角。
健全医患双方不收不送“红包”告知制度,在院内显著位置公布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本单位和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举报途径。通过网络预约、扫码预约、线下预约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增加医疗资源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清除“红包”产生空间。
根治带金销售,医药代表下一步怎么转型?
2021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1-2024年)的通知》,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从5大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据观察,全国多个省市已下发廉洁从业三年行动计划。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严禁借助任何名义进行利益输送;严禁收受利益企业财物、接受招待、领取报酬。
对纠风工作中发现的医商勾结、利益输送、商业贿赂、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及问题线索要严查快结。要依托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市场,对涉案的药品和耗材实施信用评级,采取限制或中止挂网、采购,披露失信信息等约束措施。
今年以来,中纪委多次点名带金销售。伴随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以及监督力度的加大,违规违法行为越来越无处遁形。
国家医保局正全面推进带量采购,将供应、质量、信用等相关因素纳入集采规则,从体制机制上净化医药流通生态环境,根治带金销售。
多板斧已经举起,医药代表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输送链条将被斩断。在新的流通运转机制下,医药代表更要注意从业规范,在专业度方面多做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