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很多搞药的朋友都非常看好医疗器械,转型做医疗器械也就成了一股不小的“潮流”,大家都认为“器械好做”。
但现在这个转型的大门正在逐渐紧闭,伴随着国家舆论喉舌央视连续两天对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的阴暗面及价格虚高问题的报道,在医疗器械一直在降价这个“主旋律”之后,大降价时代或许已经来临,央视报道就是一个风向标。
“利润空间足够大”的现实将被击碎,医疗器械虚高的价格也将不断被暴风雨地血洗,“医疗器械好做”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对于医疗器械价格可能出现的断崖式下降,笔者认为有以下7个原因:
一是老生常谈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即降低药耗占比,同时降低药耗价格,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二是大面积的省级集采,特别是2016年阳光采购比较多,将直接降低价格,不少省份直接打出“全国最低价”的入围门槛,同时给出了对手价格举报的通道。
三是医疗器械国产化大力推进,结果就是降价,搞出个价格比进口还高的医疗器械,都不好意思提什么“国产化”了。
四是零差率的推进,既然零差率了,高价中标就丧失了一定的土壤。
五是医保控费,医院药耗费用超过的约定范围,医保将不予报销,亏空的部分医院自行承担,迫使医院选择更低成本的药耗产品。
六是地方医改“政绩”使然――你听说过药耗没降价、医改成功的说法了吗?
七是市场竞争促成,现在产品不多,降价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
那么,为什么从现在开始,医疗器械价格大清洗才开始来临呢?
一是从央视风向标来看,12月24日报道了药品回扣、行贿,采访了三明医改前操盘手詹积富;25日报道了耗材价格虚高问题,重点推出耗材降价幅度最大的宁波经验;26日报道三明医改的成绩。
这个逻辑已经很清晰:药耗价格还是太高,要继续砍;行贿受贿是导致价格虚高的重要原因,要严厉打击;以降价为鲜明特色的三明医改再次明确要全国推广。
二是从反腐看,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与行贿受贿有关重要的关联。而昨天(12月26日)起,北京、山西、浙江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成立监察委员会,加大反腐力度。针对党政机关的反腐已经进行了很长的时间,下一步将有可能面向事业单位推进,医疗行业则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反腐加力必不可少。
从现实条件看,现在医疗反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国家在医改上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反腐、严查商业贿赂不至于影响到百姓的基本医疗保障。今年以来,江苏、河南、云南连片式地对检验科等涉及医疗器械的医院科室进行反腐调查,震撼医疗器械圈。
能挺得过去的,无疑将会成为未来行业的巨人,在这风声鹤唳的时期,优秀者看到的可能是又一拔机会。
同时,在医院渠道之外,还在更大的“健康、康复”市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背景下,医疗器械仍然在长足的成长空间。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