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将严控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并建立以控制不合理费用为重点的内审制度,规范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严控三级医院门诊规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再次强调了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范围,尤其是大医院的职责,除了上述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等内容外,还提出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稳定期和恢复期康复以及慢性病护理等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
《规划》还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能力提高及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和价格政策,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将军队医疗机构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
医生收入会随之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在保障了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之后,利益分配也将是未来几年分级诊疗制度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一旦占据了收入大头的普通疾病病源被下级医院瓜分,三级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势必会受到影响,医生收入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医保报销档次有望进一步拉大
对此,权威人士表示,将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我们的财政、医保、价格、人才、药物等各项政策措施,都要围绕这个改革联合发力。”包括加快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模式改革,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基层医院的基本药物和用药制度。
权威人士表示,现在的医保报销比例已向基层倾斜,大医院报销70%,到社区报销最高可达90%,将来有望进一步拉大报销档次和差距,鼓励患者到基层。
结语
知情人士表示,我国的医疗机构一直处在行政体制森严的环境下,大医院“以药养医”更是普遍情况。
优秀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里的大医院,县级和基层的医疗机构很难获得体制倾斜,这也解释了医疗资源下沉为何会如此困难。在他看来,营造一个有秩序、市场化的医疗环境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严重聚拢,保证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人尽其用的关键点。这样一来,既能引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良性竞争,也能让一些体制内的医师愿意跳出,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活力。
来源:北京商报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