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瞄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进一步深化医改,改善民生。
会议对鼓励社会办医作出具体部署,包括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等。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办医是本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推动社会办医有利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形成竞争共赢的办医格局,可以进一步优化医疗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
近年来,我国社会办医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民营医院已达1.25万家,比2010年增加5478家,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达到16.8亿,占全国总诊疗人次数的22%。
我国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诊疗比例低、医疗服务能力弱等问题,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存在相关政策法规细则标准滞后、人才短缺、融资难等短板。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还不合理,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不足。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琨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相关政策,开出了解决社会办医相关具体问题的“药方”。通过实行社会办医一站受理、并联审批,医师区域注册、多点执业等鼓励政策,有助于社会办医良性发展,持续优化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环境。“今后我国应进一步联动改革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配套机制,为鼓励医疗人才向民营医疗机构流动有效‘兜底’。”赵琨说。
近年来,我国社会办医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个别不规范的医疗现象。为进一步规范社会办医行为,本次会议也做了具体部署,要求严厉打击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
专家指出,规范社会办医行为,政府需要加快建立公平开放的医疗市场规则,进一步加强监管,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和扶持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和维护民营医疗机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记者:李松、王宾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