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和接下来的日子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内卷博弈和中国医药(13.200, -0.17, -1.27%)法规政策的变迁,大规模裁员潮正在医药行业上演。
2021年以来,已经有60家以上欧美医药生物公司宣布裁员,其中不乏默沙东、葛兰素、赛诺菲、诺华等耳熟能详的大型跨国药企,也有一些新兴的强势医药产业公司,像Acadia Healthcare、Brookdale、ALERIS等也进行了上万人的裁员。国内公司也难逃此运,根据同花顺(84.630, -0.47, -0.55%)的数据统计,过去一年442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有116家药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人数近4万。
其中,恒瑞医药(34.720, -0.32, -0.91%)、誉衡药业(2.550, -0.01, -0.39%)、康美、东阳光(12.600, -0.18, -1.41%)、景峰等大型本土医药企业裁员数量都在数千人,进入2022年,企业此起彼伏传出裁员消息。
各大药企的裁员理由无外乎几个,主要是受医药市场法规环境影响,药品研发受挫和兼并重组失利以及药企在医改持续深化下对产品管理的策略改变。
近年来,随着集采常态化、医保控费持续推进,药品价格下降成趋势,倒逼企业加快创新升级。在此背景下,众多企业为了削减运营成本、优化产品结构、聚焦优势业务,都开始频繁裁员。
在既往的二十年的药企模式里,以仿制和销售为双极中心的管理模式将彻底颠覆,未来的企业将是四驾马车平衡管理发展格局。以新药研发为根本,临床实验注册为基石,以市场准入为生命,以专业销售为载体的格局正在形成。
我们已经看见那些有四驾马车运行能力的新创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并且发现更多在MAH制度下根本没有销售队伍的研发持有人公司蓬勃发展,从源头上抑制制药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新药研发的积极性,促进委托生产企业的繁荣发展。战略前移是国家愿意看到的,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
基于这样事实,没有能力进行管理核心转移的企业将面对残酷竞争结局。
未来我们不仅看见企业的核心部门转移,还要面临一个更加残酷的问题,一方面研发、注册、政策解读方面的人才短缺,另一方面面临市场销售体系人才过剩的尴尬局面。而身处其中的医药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甚至改变自己的能力模型,尝试更早的跨部门发展,紧跟药企发展需求的步伐,才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价值。
未来市场的销售人能力模型需要不断地复合叠加。我们过去“客情+学术”的模式将成为基本功,未来有政策解析、市场分析、销售管理、跨部门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热门,特别是跨部门沟通和运营的组织能力、在市场变化中快速敏捷的统筹综效反应能力。
点击下面,关注赛柏蓝,回复所在省份名称,如“广东”,扫码即可进入赛柏蓝地域读者群
2,数字化营销时代开启
今天的社会竞争的是人才和创新价值的能力、是数据分析背后能够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的能力,医药市场数字化是在这个环境下兴起的事物之一。
在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 的医疗模式背景下,个体碎片化的健康医疗数据将被整合为人体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库,健康管理服务也必将出现创新性变化。
在集采过后,药品流通的利润率降到最低,也表现出了更加集中的格局,数字化平台将开启最佳运输路线管理和库存管理的完美结合。同时药品销售平台也会根据流通渠道管理进行迭代升级,考核系统发生质变。
从患者端看,也会伴随着终端的改变而改变,双通道的实施以及多种保险形式覆盖,联网医疗的普及刺激了患者支付锐变。idoctor(一款集成了心电图、血压、血糖测量,基于安卓系统的家用智能医疗器械)的普及将成为医生的有力助手,循证数据取代传统的诊疗模式,更多的个体化数据跟踪管理成为可能。
医生也将从新的数据平台获取更加便捷、针对性的精准服务信息,全景的医药市场数据化已经拉开了序幕。
医药数字化创新不是局限于某个环节、某项技术,而是站在产业链全局视角,全流程、多项技术融合的创新。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会出现平台化、数字化、特殊化的药品流通平台;系统化、专业化、自我迭代的药品销售平台;改变可及性、依从性的创新患者支付平台;低医生依赖度、智能化、循证数据支持的医疗互动平台;产业化、智慧化、精准化的客户沟通平台等模式。
在价值端,医药行业数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赋能科研、重构销售运营及优化用户体验。
在营销端,数字化发展正让药企拉开新的差距,数字化进入医药领域本就是多方共赢。
在市场端,整个营销体系只用原来1/3的费用就可触达N倍的医生数,优化更多流程、沉淀更多数据,完全异于过去的一线代表填写数据,未来的市场分析呈现更多维度。
数字营销,就是在借助于互联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数字营销将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最少资源投入、最有效的针对于新兴市场开拓客户需求。伴随着国家的集采和议价深入,充分竞争后的企业在市场上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如果想得到超出现有营销框架的额外获益,就必须创新。
未来的虚拟数字化医药代表将成为新型销售模式有益补充,市场推广将是线上线下(34.460, -0.84, -2.38%)结合,趋于数字化基础会议成为主流,企业对于传统会议模式的投资比例将随着国采的深入而极速降低。
零库存的数字商业体系将颠覆医药代表业务绩效考核机制,从准确的医院终端个人结果变成了区域块的团队结果考核机制。
传统的终端结果管理陆续过渡到数字化的客户终端认知管理,未来几年里市场推广是从质量到数量的过渡时期,是医药数字化转型的空间和机遇,我们已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路径、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揭示。
了解数字医疗领域的创新者、颠覆者如何,可以比以往更快速地重塑产业未来,但是也必须看见药企自身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其他行业要大很多,与业务融合有难度,在实践中超出想象。
数据分析是竞争优势,产品定制化是服务关键,数据源的录入和整合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数据安全将成为重点问题,而且数据合规性的模糊边界也是一座必须跨过的大山。
药企加速从医药IT(信息技术)应用向医药DT(数据技术)应用演化之路是漫长的。
附:

图片来源:医药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