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已出动40多万执法人员,查假冒伪劣口罩等。
杨红灿称,已查办一批案件,对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违法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出动执法人员40多万人次,检查经营户10多万个,立案查处320多件。
比如江苏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对一家劳保用品厂进行突击检查,破获生产销售假冒YOSHIDA医用口罩共计200万只的重大违法案件。
浙江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于大年初一深夜查获“三无”口罩15.58万只,6名当事人被刑事拘留。
杨红灿还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严厉打击6类违法行为:
一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的行为。
二是未按规定取得许可和备案擅自生产销售的行为。
三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以及过期失效产品的行为。
四是以普通、工业用等非医用口罩冒充医用口罩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
五是生产销售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三无”产品以及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行为。
六是商标侵权、商业仿冒混淆、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的行为。
大批口罩即将上市
今日(2月8日)工信部在官微中表示,实际上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然而,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工信部在官微中指出,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之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
此外,对于口罩商成本增加,甚至被迫停产的问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监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陈志江做出回应。
陈志江表示,这是目前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前期市场监管总局在打击哄抬口罩价格方面主要集中在销售端,目前生产端的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口罩等防控物资制造设备和原辅材料上涨过快,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要求严查投机涨价者。
陈志江强调,将具体采取四项措施:
第一,摸底数。通过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系统摸清口罩等防控物资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供应企业的基本情况。
第二,出重拳。要求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经查实,凡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等生产设备制造、原辅材料企业确实存在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并公开曝光。市场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将联合下发通知,对上述企业哄抬价格的,将进行联合打击。
第三,促自律 。发挥社会共治积极作用,引导相关企业加入市场监管总局倡导的“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让企业自觉恪守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做好服务。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全力支持口罩等防控物资恢复和新增产能,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尽快开工投产,既加强监管也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