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冲突,防疫补助款发了又追回
据《新京报》报道,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近日有医护人员收到医院财务科通知:不在3月15日医院公示名单之列,此前曾领到疫情补助的人员,要到医院财务科用现金将补助退回。
据该院一名护士表示,疫情期间,自己每天工作12小时,一直都在接触发热病人,2月底,她收到医院发放的2000多元补助款,3月23日却又被要求退还。
3月26日,兰州市西固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已责成西固区卫健局认真调查核实。随后,兰州市西固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补助款追回的原因。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兰州市1月26日印发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起初将该院隔离病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感控科、转运司机及派驻岸门卡口点执勤医务人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均列为补助发放对象,并于2月22日向医院拨付了第一笔人员补助款,医院于2月26日进行发放。
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发布,明确一线人员范围为“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要求“对于前期因政策不明确导致发放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清理清退或按照规范及时发放到位”。
鉴于此,西固区卫健局对发放人员、发放标准、发放天数重新进行了评估,这才有了“追回”补助款的风波。
补助风波频发,呼吁公开透明
早前,陕西安康中心医院因为违规发放补贴引发争议,由于该院考勤核算方式不合理,造成一线医护补助款远低于行政岗的现象,事后,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专门发文,对补助对象、考勤方式做出规定,要求补助和保护措施向一线倾斜。
尽管政策出台了,但在补助款的实际发放中,个别医院却“怪招”频出: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铁路医院拟按300元/天和200元/天给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发补助,公示名单包括近200人。后来,因有人质疑3位业务骨干同时领两档补助不合理,院方将补助对象改为“直接接触确诊病例者”,公示名单仅保留19人,救治发热疑似病人者全被取消补助。
无独有偶,据悉,河南漯河一家医院也规定,只有跟确诊病例接触才能列入“防疫一线补助名单”。
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明确界定了“一线医务人员”的范围: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
对于这个界定,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医务人员在进行防疫工作时,并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否为确诊或疑似病例,但暴露的风险却是客观存在。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工作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接触到确诊、疑似病例的就像中了“彩票”,这样的界定方法是否足够尊重他们的劳动?
据媒体报道,有医生疫情期间在发热门诊值班50天,因为只遇到1个疑似病例,所以医院只发了1天补助。据了解,这样“接触一天算一天”的计算方法并非个别现象。
此外,尽管政策已经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有了明确规定,但依然有医务人员声称符合条件但没有领到补助款、或者领到的补助款低于国家标准,对此,我们也呼吁各地医院的补助款发放可以公开透明化,让所有辛苦抗疫的医务人员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