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保健品新闻 OTC新闻 医疗器械新闻 健康之路 减肥健身 微信营销 两性知识 美容护肤 日常调理 男女保健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当前位置: 医药人俱乐部 » 新闻热点 » 警示平台 » 正文

不配合集采?上千家医院被点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7  来源:赛柏蓝  浏览次数:72059
核心提示:报量不采,大批医院被点名。业内人士:很多医院对用中选品种态度消极,就是为了完成指标。01上千家医院被医保局点名近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全省医用耗材集
 “报量不采”,大批医院被点名。业内人士:很多医院对用中选品种态度消极,“就是为了完成指标。”

01上千家医院被医保局点名

近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全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情况的通报》,上千家医院因报量不准、采购完成率低等问题被通报,其中不乏武汉大学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鄂州市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文末附完整名单)


 

具体来看,名单涉及1016家2019年-2022年6月未在平台采购医用耗材的医疗机构、48家冠脉支架类耗材集采完成率低于75%的医疗机构、46家骨科创伤类耗材集采完成率低于50%的医疗机构等。

这已是湖北在近半个月内发布的第二份通报名单。

9月30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约定采购量完成情况的通报》,根据省采平台2022年9月底的监测数据,湖北对国采第五批、第六批以及十九省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中选药品约定采购量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同样点名了一批知名大三甲采购进度缓慢,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部战区总医院等。

02完成率低,问题都出在“报量不准”吗?

不仅是湖北,湖南、福建、西藏等多地也曾就“报量不采”等问题对医疗机构进行过通报。

例如,2021年12月,西藏自治区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发布《关于国家集采药品报量及采购相关问题的通报》,通报了部分医疗机构对40个不同品规药品“报量零采”的情况,涉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

西藏自治区药品采购服务管理中心在通报中表示,“我区个别医疗机构报量和采购严重脱钩,甚至存在约定采购量完成比例为零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区及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质量和信誉”。

为何报量完成率低甚至完成率为零的情况依然在各地不时出现?

采购完成率为报量与实际使用量的比值,因此,讨论上述问题也需要分报量与实际使用两个阶段来看。

医保领域研究人士仲崇明向赛柏蓝表示,报量阶段存在的问题可以分医院与医保部门两个主体来谈。

一方面,报量阶段涉及的医院数量非常多,部分医院对合理准确报量工作缺少理解且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当地医保部门指导和监测措施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提醒,就容易导致报量不准。

此外,仲崇明还提到:“也不排除临床用药需求变化而导致的违规情形。”

例如,去年3月,时任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院长张国刚曾以抗乙型肝炎病毒药品为例谈到过此问题——国家集采中选品种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片,但在临床上,这两个药因耐药率高已不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而是作为耐药乙肝病毒的联合治疗,临床适用人群有限。

张国刚认为,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学科,基于既往临床用药选择集采品种,容易导致部分集采药品滞后于临床诊疗规范。

除去部分集采品种与临床指南脱节的特殊情形,大部分地区的医保部门都针对医疗机构报量出台了相关指导。

例如,广东要求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时要与历史采购量对比,增/降幅为30%及以上,以及有历史采购量但无采购需求量的,都需填写相应理由;山西要求医疗机构在填报时与历史采购量对比,增长200%和减少50%的需要说明理由等。

也就是说,导致中选品种采购完成率低的因素更多集中在下一环节,即实际使用阶段。

03部分医院使用中选品种积极性有待提高

某跨国药企大区招商经理江林告诉赛柏蓝,就他从业十余年接触的医院来看,其中很多对使用中选药品的态度都相对消极,“就是为了完成指标”。

究其原因,一是中选药品利润空间低,与非中选药品相比,中选药品没有销售空间,部分医院、医生若从个体利益出发,或更倾向于使用“更有空间”的非中选药品;二是中选企业几乎不会派出专员对相关品类进行维护。

为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医保部门推出了激励政策。

2019年开始,专项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与集采配套实施。按照政策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应合理使用结余留用资金,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将改革红利充分传导至药学人员。

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将结余留用资金用于对医疗机构积极参与集采改革、积极使用中选药品节省药品费用的激励,也是药学人员推动合理用药的价值体现,但回到现实中,江林却表示:“我感觉(结余留用对医院的)吸引力不大。”

仲崇明也表示,目前是两套机制在竞争——一套是带金销售,还有残留;一套是结余留用,效果有限。他向赛柏蓝分析道,结余不可能很多,如果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止是医生,供应链上的各环节都有做大费用的冲动。

激励政策难以扼制“做大费用的冲动”,与之并行的还有惩戒措施。

例如,西藏医保局在对17家“报量零采购”的医疗机构的通报中还提到,将会把各地报量及履约情况纳入综合评比,并与相关资金分配等指标进行挂钩,情况严重的,将联合纪检监察等部门采取约谈、问责等惩戒措施。

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大,惩戒措施威慑力又如何?

江林表示:“这就要看院长和医院规模了。”职业处在上升期的院长会更配合医保局工作,反之配合度则相对较低。

从规模来看,“专家比较多的医院,它就不在乎罚款什么的。”江林说,“因为它自己医院的营收(够)。”相反,“很多小医院靠医保吃饭”,尽管态度消极,但行动上会比较配合。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热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