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及增强运营产能或能力,以满足海外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为潜在收购或投资提供资金,以补充现有业务;偿还借款;招聘技术及科学专业人员;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泰格医药IPO募资用途
临床CRO龙头,高瓴、淡马锡持股
泰格医药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致力于提高制药企业新药上市的效率,于2012年于国内深交所挂牌上市。成立16年,泰格医药通过不断收购和成立相关的子公司完善其临床CRO业务。截至2019年底,泰格医药共拥有66家子公司,涉及亚太、北美、欧洲等地区的10个国家。其中子公司方达控股于2019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旗下韩国子公司DreamCIS Inc. 于2020年5月22日在韩国交易所上市。
据招股书披露,按2019年收入及截至2019年年底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计,泰格医药是中国最大的临床CRO公司,2019年市场份额为8.4%。也是全球前十强临床CRO中唯一的中国公司,按2019年收入计,排名第9,全球市场份额为0.8%。截止2020年4月,泰格医药已建成123个中国服务网点(含香港和台湾),覆盖全国 800 多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研究项目覆盖肿瘤、感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医学领域,具备干细胞治疗、生物类似药等最新生物技术产品的临床研究经验。
也正是因为泰格医药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全产业链的覆盖能力,受到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据泰格医药在2020年一季度的十大流通股东显示,公司已经被多家明星PE/VC机构加持。其中,淡马锡持股持有2.64%、中央汇金持股1.99%以及高瓴资本持有1%。据悉,在2018年淡马锡和高瓴资本所购买泰格医药的股价为55.15元/股,目前已溢价104%。
截至2020/4/17,泰格医药股权架构
据悉,此次泰格医药港交所IPO并没有基石投资者,但丝毫不影响市场对其新股认购的热情。8月6日,泰格医药发布公告称,其香港公开发售共有32万户有效申请,认购倍数达414倍,国配更是大幅超购20倍,超额配售权全部售出。
营收稳定增长,员工成本逐年提高
据招股书披露,泰格医药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16.83亿元、23.00亿元和28.03亿元,同期毛利达7.13亿元、9.81亿元和12.92亿元。其中,2019年境内业务实现收入16.00亿元(+29.60%),占比营收总额的57.08%,境外业务实现收入12.03亿元(+12.85%),占比营收总额的42.92%。
泰格医药近3年财务数据
从其主营业务来看,主要分为2大类: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创新药物、仿制药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作服务以及与临床试验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包括医学撰写、翻译及注册服务、以及药物警戒服务。该业务板块在2019年实现收入13.47亿元(+21.55%),毛利率达43.80%,2020Q1实现收入为3.03亿元(+9.39%),占比营业总额的46.2%。
2)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则主要服务包括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及受试者招募以及由子公司方达控股提供的实验室服务。2019年该业务板块实现收入14.46亿元(+21.08%),毛利率达48.65%。2020Q1实现收入达3.52亿元(+7.32%),占比营业总额的53.8%。其中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其重要的增长业务。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泰格医药为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及中国前十大制药公司中的全都提供了服务。且在业绩记录期间,泰格每年都实现了前十大客户的100%客户留存率。截至2019年12月31日,泰格已签署合同的未来服务收入金额约人民币50亿元。
此外,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一员,泰格医药也十分注重对员工成本的投入。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泰格医药研发投入分别达4970万元、8800万元和12400万元,其中用于研发开支的员工成本分别为4590万元、8160万元以及11480万元。
泰格医药近3年研发投入数据
A+H股权架构之下,折溢价备受关注
泰格医药此次赴港上市不仅成为今年以来亚洲生物医药公司IPO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成为了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后国内第3家“A+H”股权架构的CRO公司。由于港股与A股所处的市场不同,同样的公司在不同市场之间的股价存在折溢价情况。
截至目前,以A+H股权架构上市交易的医药公司共有11家,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复旦张江,昊海生物,君实生物的A股与H股股价溢价率较高,达到50%以上,而最低的价差出现在相对较早上市的药明康德,其股价之差在5%左右。
截至8月7日,泰格医药A股收盘价报107.86元,按今日汇率换算为120.06港元,其H股收盘价报113.60港元,H股相比A股折价6.69%,介乎同一赛道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目前折溢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