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械养医、采购腐败等“潜规则”频现
从近年来曝光的案例看,医疗领域的腐败主要存在于器械、基建、采购等环节,形式多见于抱团式、蝇贪式腐败。
——以药养医“细水长流”。医药商为医务人员输送利益的方式从单纯的药品回扣到其他财产性利益的交割,包括代理商会以过节费、劳务费、资助开会差旅费等方式给予医生各种相关的经济利益。据媒体报道,山东省蓬莱市中医医院药政科原主任聂洪邵,2010年至2016年4月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多次收受药材采购供应站、医药公司及医药经销商等送给的现金86万余元,并为上述单位在药品销售方面谋取利益。
——以械养医相互勾结。在“以药养医”受到政策限制的情况下,一些医院通过试剂、耗材或是让患者多做检查来“以械养医”,由单个秘密作案向“窝案”“串案”转变。比如,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骨科主任郭景理伙同副主任徐汝峰,曾以绝对销售份额分别收受骨科医用固定材料供应商送给的132万元、15万元。
——基建“雁过拔毛”。部分地方相关制度不够规范,以致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条件和程序设置方面,院方有很大的自主权,相关负责人常常成为被“围猎”的对象。2015年3月,湖南省长沙市疾控中心食堂承包人金某某请疾控中心原主任陈发明向分管后勤同志打招呼,介绍自己的一位朋友取得了食堂装修项目,业务总额120万元。事后,金某某为感谢陈发明的帮助,给他送上了现金5万元。
——医疗采购抱团腐败。一些医疗代理商为获得准入资格或维持医疗采购的长期供货关系,而向医务人员,特别是在医疗采购推荐、申请使用等方面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负责人行贿。2011年至2015年,在医院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过程中,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原院长徐向东、原副院长卢向红将厂商给予的3000余万元让利私设小金库,并通过小金库支出公款260余万元,用于个人购买奥迪轿车、土特产等。把医院当成“摇钱树”,两人最终被严肃处理。
▍“抱团式”医疗腐败,既败坏风气又损害群众切身利益
医疗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从查处的案例来看,许多医疗腐败往往呈现抱团式、链条式,一个行贿人可能涉及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院长、科室人员等多名受贿人,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同时,一些医院在采购药品、医疗器材方面收受的回扣、红包、好处等费用最终都会计入成本转嫁到看病群众身上,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主观原因上看,医疗腐败屡禁不止与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缺失,放松了自我要求,存在侥幸心理有关。就拿上文提到的湖南省长沙市疾控中心原主任陈发明来说,他落马后表示:“把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当成教条,认为只有圣人才能达到,自己信奉的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我降低标准,放松要求……”
在客观原因上,医疗领域利益链条长,一些环节透明度低,权力缺少有效监管,为一些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留下了可乘之机。在医疗器械、耗材采购方面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和规范,导致部分医务人员自主权太大也是医疗腐败频发的一个原因。
此外,待遇不合理、不规范,也成为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寻租的借口。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中心刘碧强副教授表示:“医务人员自身价值得不到对等薪酬,加上监督不到位,为其进行利益交换提供了诱因。”
▍综合施策压缩医疗腐败空间
医疗领域一旦产生腐败问题,不仅使得国家政策和医疗系统形象受到损害,而且严重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2017年是医疗改革的关键一年。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开出治理医疗领域腐败问题“药方”:要防范和惩处骗取套取医保资金、养老金等行为,对医药卫生等领域拿红包、收回扣、搞商业贿赂现象,要深入整治,特别要加大力度整顿药品流通秩序,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遏制药品流通环节腐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如何摘除医疗领域腐败这颗毒瘤,让普通患者真正享受医改红利?福建省沙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吴江潮建议,消除医疗行业“潜规则”,扭转不正常的医商关系,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对医疗领域腐败做到“零容忍”。
此外,违法成本低也是医疗领域腐败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法不责众”心理影响下,部分医务人员容易出现侥幸心理。福建省宁化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江向荣表示,在建立涉腐医生“黑名单”制度、压缩腐败寻租空间、加大对行贿处罚力度等方面综合施策的基础上,对于医疗领域出现腐败的党员干部,应加大惩戒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有专家指出,要加大对医药企业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逐步建立对医药企业行贿行为的惩处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推广体系,寻求良性竞争,从源头上斩断腐败链条。同时,要切实推动医药分开和收支两条线,探索公立医院运行的政府托底管理机制和医生合理的薪酬体系,让薪酬合理化、阳光化,让社会认可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福建省三明市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通过深化医改,实行限价采购,使得虚高的药价缩水,回归合理区间。同时,还成立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推出了药品耗材联合统一限价采购,在省级招标采购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并实行集中配送。
三明市第一医院纪检干部李峰表示:“实行限价采购,让虚高的药价缩水。这极大压缩了经销商给医生回扣的空间。如此一来,就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医生为了拿回扣而乱开药。”(原标题为《斩断腐败黑手 释放医改红利》;作者:沈昌培/曾庭军/叶水江)
本文来自赛柏蓝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