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短暂停牌前两天,企业刚发布半年报,并报告其包括核心产品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在内的多款产品研发进度良好。
开拓药业市值62.56亿元,在化学制药行业中排名也相对靠前,但目前来看,投行对其关注度并不高,90天内无投行对其给出评级。
持续烧钱做研发,产品研发进度稳定
8月29日,开拓药业发布了半年报,报告显示,目前开拓药业暂未产生任何收益。
- 半年投进去4.6亿,企业现金储备锐减
上半年,企业研发投入4.6亿元,同比增长约63.4%。主要是由于普克鲁胺新冠临床试验费用的增加以及研发的材料和耗材费用等增加。
公司在手现金、可变现金融资产和关联方借款合计为5.1亿元,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为1.2亿元。而去年年末,其现金储备还有10.5亿,公司项目的烧钱程度可见一斑。
- 研发情况良好,新冠口服药已获多国授权
当然,从企业公开的数据来看,这笔钱烧完还是有效果的,截至2022年6月30日,开拓药业共有7款正在中国和全球开展临床I-III期研究的新药项目。
核心产品普克鲁胺作为对轻、中和重症新冠患者均有效的新冠口服药,已在多个国家取得紧急使用授权(EUA)。另一款核心产品福瑞他恩目前正在中国进行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和在美国进行II期临床试验,其治疗男性脱发中国II期临床试验积极数据由主要研究者在第六届全国毛发学术会议上正式公布。
股价持续下跌,公司拟折价配股
截止昨日收盘,开拓药业股价为16.14元/股,下跌13.69%,换手率4.13%,成交量1600.0万股,成交额2.78亿元。今日停牌前股价为14.66元/股,跌幅超9%。
根据早间公告,开拓药业拟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2559.75万股,占扩大后股本约6.2%,每股配售价格为13.8港元,较上交易日收市价折让14.5%。此外,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童友之同步减持853.25万股。
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应该是企图通过配股的方式,为公司赢得更多现金储蓄,以支持后续的研发。
毕竟面对持续烧钱的项目,以及一天天减少的现金储备,企业若想继续发展,不能节流,就只能开源。
创新药企陷生存危机,砍掉管线、裁员、停工停产
近年来,生物药和化学创新药成为药改后最热领域,形成生物医药基金阶段性投资梯度。
但生物药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眼见投了几年,营收还是零,不免让人担心行业经济泡沫化,前期投入成空。
近期,这个行业出了个新现象,大批企业开始通过砍掉管线、裁员、甚至是停工来应对“缺钱”窘境。
上海百迈博制药有限公司日前发布通知称,自2022年8月26日18:30起,公司生产线关闭,停工、停产期间暂定为6个月。
8月16日,云顶新耀宣布将Trodelvy退回给吉利德全资子公司Immunomedics,这笔交易有望让云顶新耀获得最高约30.67亿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可以支撑其后续研发和市场拓展。
今年5月,渤健在一季度报中表示,基本取消阿尔茨海默病Aduhelm的商业化措施。而早在3月,渤健已向美国的一些员工发出了裁员通知,目的是在Aduhelm商业化受挫的情况下节省5亿美元的年度成本。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任正非提到的寒气,似乎蔓延到创新药企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