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方政策
人社部于2017年2月再次联合卫计委就《意见稿》向各省厅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原则上根据药品通用名制定标准、标准根据实际交易价格(含招标、零售药店、网上药店、大型批发和二次议价等)、数量综合考虑,同时探索同类药品价格比较、其他地区价格和药物经济学因素,支付标准每2年调整1次,标准实施后细化评估与分析工作等,总体体现医保控费精神。
目前已出台支付标准且处于执行中的地区及最新方案特征如下:
趋势预测
综合以上国家意见稿及地区相关文件和招标结果,笔者认为医保支付标准将呈现以下趋势:
1.国家将出指导意见,具体落地方案由各省份制定。2.国办发第13号文将“二次议价”合法化,同时提出将由食药监局牵头启动药品出厂价可追溯机制,因此全国最低中标价仅是医保支付标准的门槛,品种全市场全环节价格信息都将成为标准制定依据,各省份视医保基金实力选择参照不同范围价格因素,富裕省份如浙江将相对宽松。3.治疗用药相对看好,辅助及营养用药趋势不佳。该导向不仅与国家品种重点监控政策相符,且福建作为医改先锋其招采政策也已体现该精神。4.国内仿制药将遇市场机会。无论是人社部《意见稿》的通用名规则和福建方案对过期原研药的狠招均预示上述动态。5.凭借独家规格剑走偏峰式地提价将不再拥有优势。人社部《意见稿》同类药品参照和福建方案的同通用名同途径代表品标准制定方式均显示此方向。
企业应对建议
根据上述趋势,笔者建议制药企业关注以下工作:
1.全环节维护药品价格,系统考虑价格策略;2.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率先成为首批与原研药同支付价品种;3.加快重点大品种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入选工作,提高品种临床治疗地位;4.介入品种药物经济学循证研究,多维度提高支付标准;5.收购、引入优势领域品种,成为企业新盈利来源。(作者系上海医药战略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