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保健品新闻 OTC新闻 医疗器械新闻 健康之路 减肥健身 微信营销 两性知识 美容护肤 日常调理 男女保健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当前位置: 医药人俱乐部 » 新闻热点 » 大咖观点 » 正文

世卫组织最新研究:抗疫「躺平」半年将致155万人死亡、267万人次入住ICU、5-7月出现流行高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3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18480
核心提示: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媒体表示,考虑到新冠病毒的特性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世卫组织认为「清零防疫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该言论一出便引发舆论热议
 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媒体表示,考虑到新冠病毒的特性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世卫组织认为「清零防疫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该言论一出便引发舆论热议,被认为是对中国现行防疫政策的「批评」。
 
同一天,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顶刊《自然医学》上发表研究,显示如不坚持动态清零策略,奥密克戎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疾病负担和医院资源挤兑,带来百万人级别的死亡。
 
这是用实证研究「硬刚」了中国防疫政策的质疑者。
 
2022年3月1日至5月9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Omicron本土感染者超73万例。在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反弹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目前的防控政策为:采取各种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同时加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并将抗新冠病毒药物投入临床救治。
 
研究指出,由于当前人群免疫水平仍不足以遏制奥密克戎株的传播,在不采取严格非药物干预措施和不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奥密克戎株一旦在我国流行,仍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疾病负担和医院资源挤兑,尤其是ICU床位短缺。
 
其中,近5200万尚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贡献」74.7%的死亡。
 
因此,动态清零策略仍然是当前应对奥密克戎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应综合采用疫苗接种、抗新冠病毒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三类干预措施,尤其是尽快提高6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并且储备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以保护脆弱人群。」研究提出,否则,就需要维持相当强度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重症病例医疗救治服务体系的建设,研发保护效果更好(例如针对预防感染的结局)、保护持久性更长的广谱新冠疫苗。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贡献」74.7%的死亡
 
余宏杰课题组构建了新冠肺炎的随机易感-潜隐-感染-恢复-易感(SLIRS)传播动力学模型,整合疾病进展、疫苗的保护力与抗病毒药物使用等变量,基于矫正过的上海奥密克戎疫情数据,模拟了奥密克戎株输入我国引起流行后(2022年3月1日开始),半年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及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模型模拟的基线结果显示,在全国尺度上,如不采取大规模严格非药物干预措施,2022年5-7月会出现非常陡峭的流行高峰。
 
在6个月的模拟期间,奥密克戎流行预计导致508万人次住院,267万人次入住ICU和155万死亡,对应的住院率、ICU入住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0‰、1.89‰和1.10‰。
 
图片

其中,未接种疫苗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贡献」74.7%的死亡,这是由于老年人感染奥密克戎株后出现重症结局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约80%),仍有大约5200万老年人尚未全程接种疫苗。
 
考虑到疫苗接种率、人口年龄结构、人群接触模式以及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地区差异,研究还以上海、山东和山西三个省市为代表,进行了模拟分析。
 
结果显示,如不实施大规模严格非药物干预措施和不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上海(截至2022年4月15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62%,加强免疫接种率38%)和山东(截至2022年3月21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89%,加强免疫接种率72%)的死亡率分别为1.79‰和0.84‰。
 


单一防控措施效果有限
 
目前我国的防控政策为:非药物干预措施,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同时加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并将抗新冠病毒药物投入临床救治。研究认为这些防控政策可显著降低住院、ICU和死亡,被认为是有效的防控政策。
 
在基线情境模拟的基础上,研究首先探究了采取单一类别干预措施(即疫苗接种,包括异源加强接种和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非药物干预措施)对缓解我国奥密克戎流行所致疾病负担的影响,并估计了相应的医院床位需求。

图片

如图所示,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广泛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以及实施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Rt: 2.0)可显著降低住院、ICU和死亡。

然而,上述单一类别干预措施情境均不能将Omicron流行所致死亡人数降至接近我国季节性流感流行平均每年所致超额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88100)
 
6个月的模拟期间,如果只采取单一类别的干预措施,疫情高峰时,非ICU床位需求都低于我国现有呼吸系统感染相关的床位总数(310万,来源为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包括传染科、内科、儿科和重症医学科床位数);而ICU床位需求峰值均超过我国现有ICU床位总数(64,000,来源为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是我国ICU床位总数的1.7-15.6倍,流行期可导致19-48天的ICU床位短缺。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均ICU床位数存在严重不足。数据显示,我国ICU床位为3.6张/10万人,远低于美国34.7张/10万人。
 
图片
图3.模拟采取单一干预措施时,Omicron株在我国流行半年所致医院床位需求。a,每日非ICU住院床位需求;b,每日ICU床位需求,绿色虚线表示我国ICU床位总数(64,000),插入的子图表示与之比较,不同程度ICU床位数缺乏的天数。

因此,研究认为,采取任何单一类别的干预措施既不足以将死亡人数降低至季节性流感水平,也不足以防止疫情对医疗资源的冲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需求。

将三种防控措施综合起来,防控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研究显示,如果将疫苗接种(同源/异源加强方案与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抗病毒药物(不同的使用比例与治疗效果)和非药物干预措施三类干预措施组合使用,可使非ICU床位需求峰值低于我国呼吸系统感染相关的床位总数,但避免ICU床位超负荷以及将死亡人数降至与季节性流感相当的水平,则需综合采取不同类别干预措施。
 
其中,协同干预策略的关键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并广泛使用抗病毒药物。否则,就需要采取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将有效再生数Rt降低2或者更低,才能避免医疗资源超负荷。

由此,研究建议,应综合采用疫苗接种、抗新冠病毒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三类防控措施,尤其是尽快提高6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并且储备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以保护脆弱人群;否则,就需要维持相当强度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未来,加强重症病例医疗救治服务体系的建设,研发保护效果更好(例如针对预防感染的结局)、保护持久性更长的广谱新冠疫苗,则是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研究建议道。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热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