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数据应分开来看,我们不妨以同属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博罗县数据而言。
2021年3月5日,博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经营许可证》行政许可(注销)2021年第一期公告》,公告指出,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现对博罗县响水镇聘臣堂药店、博罗县石湾镇健民药店、长宁镇为民药店等9家注销的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予以公告。意味着从公告之日起,9家药店将不能对外经营。

2020年度,博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发布了四期《药品经营许可证》行政许可(注销)公告。其中,一期公告注销了博罗县龙华镇信德大药房、博罗县百年康药行等5家药店;二期注销了博罗县杨侨镇回康药店、博罗县罗阳镇舒益世药店等42家药店;三期注销了博罗县公庄镇健东药店、博罗县龙溪镇普生药店53家药店;四期注销了博罗县湖镇镇响水平真堂药房、博罗县园洲镇顺达药店25家药店。合计2020年度有125家药店进行了注销办理。
再来看核发数据,《药品经营许可证》行政许可(核发)公告同样发布了四期:
一期核发了惠州市大参林药店有限公司博罗县石坝二分店、广东省东莞国药集团石排医药有限公司博罗九潭中心药店等9家药品零售药店。
二期核发了博罗县和康堂药业有限公司等43家药品零售药店。
三期核发了罗阳镇华源药店、惠州市大参林药店有限公司博罗龙溪岗湖路分店等61家药品零售药店。
四期核发了惠州市仁正医药有限公司博罗县石湾大道、博罗县德康堂药业有限公司等39家药品零售药店。
2020年度共有152家药店进行了核发,减去注销的125家零售药店,合计净增加27家零售药店。
单就博罗县数据而言,如果不考虑核发而只是考虑注销,那么数据可能会非常恐怖,也有误导之嫌。放眼全国也是如此,药品经营许可证采取的新办、变更、注销公示制度,单就数据的严谨性而言,不能只考虑一种因素。
其实最近几年,单体药店以及中小型连锁药店生存困境进一步加重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活下去以及怎么样才能活好,一直是行业探讨的重点。
从大数据而言,据行业数据,2013年全国共有药店42.37万家,2018年达到顶峰48.9万家,2019年略降为47.98万家。而连锁化率方面,2013年是36%,2018年是52.1%,2019年是55.8%。和连锁化相对应的,是百强连锁的份额由2015年的36.8%到2019年的45%以上。
由此而言,连锁化经营已成为大的趋势,虽然实际情况中小型连锁以及单体药店并未像网上数据反馈的那样大面积消亡,但在实际经营中中小型以及单体药店仍面临以下困局。
第一、“包抄式”的行业竞争
以前,三四线城市中小型以及单体药店,由于远离百强连锁,其竞争压力较小,无生存危机。随着百强连锁的下沉,中型连锁还可以抗一抗,单体药店基本无任何竞争力,在百强“包抄式”的竞争中只有关闭或者被并购是其出路。
因为加盟店和并购意味着连锁的管理经验进入当地,很显然,以小连锁以及单体的运营水平是无法和连锁抗衡的,不管是从商品的角度还是运营的角度。关于下沉,连锁巨头一般从几个角度去操作。
1.加盟。如从2016年起,以管理层创业模式的老百姓健康药房,利用“七统一”高标准管理,商品实现100%配送,是其门店网络下沉至县域乡镇市场的重要抓手,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加盟业务已遍及17个省级市场,仅2020年上半年就实现配送收入4亿元。报告期内共有加盟1436家。而大参林加盟店是106家。
2.并购,并购方式包括全资和入股。如大参林2020年上半年年报提出继续下沉已布局区域的二、三级市场。从最近的几家大的连锁的并购也能看出一二,如通过2020年上半年老百姓大药房完成的邵阳市祥和春天大药房、南通普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8起并购以及大参林2020年上半年的3起并购也可窥见,大型连锁针对二三四线城市全资并购和入股经营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方向。

第二、线上冲击
未来O2O模式,定是零售药店经营的变革者,虽然目前经营者遇到的瓶颈比较大,如实际经营中的数据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等。
现在O2O模式基本都是大型连锁的天下了,小型连锁以及单体药店就公域流量而言,基本很难入局或者很难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如美团的一家独大,导致的商品排名优势、运营门槛、会员营销进一步困难,拥有人力优势、商品优势、信息化优势的大型连锁运营起来都有难度,更不要提中小型连锁了,未来以美团、京东、饿了么等为主的O2O将进一步蚕食中小型连锁的市场,而在平台赚吆喝的大型连锁可以亏钱赚人气,中小型连锁将拥有什么?
第三、政策影响
带量采购以及省级带量降价的影响将进一步放大,原本依靠高毛获取利润的时代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过去式,在此情况下,原本议价能力不足的中小型连锁以及单体药店将优先受到冲击,其经营问题会优先暴露,其困境的传达会优先于大型连锁药店。
除此之外,还有房租、合规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增加的叠加因素,未来冰与火的现状将进一步凸显,针对中小型连锁以及单体药店未来的日子将难上加难,疫情之后2021年后的萧条恐以体会到了吧,在此萧条下利润还能透支多久。
大型连锁可以利用处方外流、定点药店、线上销售、精细化管理等多重因素下来挺一挺,度过“寒冬”。那么,单体店呢?小型连锁呢?夫妻店呢?都还有未来吗?
据兴业证券发布的两个数据:1.从销售额而言,2019年零售药店35.3%的门店销售额增长5%以上,而44%的门店销售额下滑5%以上。2.从月销售金额而言,月营业额为5万以下的小型门店超6成出现显著的负增长。2020年这一句恐进一步加大,2021年呢?月营业额5万以下的超6成药店能扛过去吗?
药店,特别是小型连锁以及单体药店,好日子到头了,苦日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