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迷是临床上的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完全意识丧失,随意自主运动消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无论昏迷是由颅内或颅外伤病引发,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心脏停搏,这种状态也可称为“临床死亡”,如果不在黄金“4-6”分钟内进行起死回生之术——心肺复苏,将会发生不可逆性的“生物学死亡”。
纵观世界伞兵发展史,保障伞兵生命安全是卫勤工作重要的职能之一,根据美军伞兵困在树上昏迷来看,克服悬空环境给医学卫勤救援带来的挑战,探索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心肺复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根据伞兵在这一特殊情景下出现昏迷乃至心脏停搏,发掘感应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腹带,临场实现智能化心肺复苏自救将派上用场。
在伞兵意外悬空出现昏迷心脏停搏时,可运用由王立祥教授发明,德美瑞李静团队转化的感应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腹带解决方案。即预先给予执行任务的伞兵穿戴腹带,它通过传感器自主感知伞兵心率和呼吸的异常,并分析整合,通过系于腹部的充气式束带的舒缩对伞兵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
当腹带缩紧时,腹腔压力迅速升高,可使膈肌上升,抬挤心脏,发挥“心泵”作用,增加胸内压,提高心排血量,并能促使存在于腹部器官中的25%的人体血液流入心脏;腹带提起放松时,腹腔压力迅速降低,膈肌下移,扩大胸腔的容积,增加胸腔的负压,充分发挥“胸泵”机制,促进血液回流。另一方面,可使膈肌上下移动,使得胸腔压力发生变化,膈肌下移时胸腔负压增大,有利于空气进入肺部,膈肌上移时则利于肺部气体排出,发挥了“肺泵”作用。
感应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腹带,是基于前期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该项技术荣登2020“科创中国”50强先导技术榜单)的基础而研发,其在腹部实施加压与放松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人体的循环与呼吸支持,真正实现无人自动化,为一体化的智能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