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保健品新闻 OTC新闻 医疗器械新闻 健康之路 减肥健身 微信营销 两性知识 美容护肤 日常调理 男女保健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当前位置: 医药人俱乐部 » 新闻热点 » 大咖观点 » 正文

景书谦:大方向着力,生物医药的国际地位会越来越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3  来源:医药魔方 公众号  浏览次数:71745
核心提示:回看过去十年,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了沧海桑田般变化: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升高,me too小分子和抗体药研发过剩,药企收入的增长预期随着集采发生变化,外加行业发展
 回看过去十年,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了沧海桑田般变化: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升高,me too小分子和抗体药研发过剩,药企收入的增长预期随着集采发生变化,外加行业发展的周期性,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上市破发成了常态,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似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靶点研发赛道日益拥挤,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多家药企进行了战略调整:人才及组织层面,庞大的研发体系开始精简,甚至拆分出一部分CXO业务,药企研发人员向CXO机构或更为新型的Biotech公司流动;产品布局层面,开发差异化且具备全球临床价值(竞争力)的产品成了不二之选。

如何去做差异化开发?如何在一片未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鸿运华宁景书谦博士近日向医药魔方分享了他创业十余年来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图片

景书谦博士

 

 

医药魔方:因为什么契机选择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能否简单描述一下平常的工作场景?

 

景书谦:我们这批留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到国外去留学,通过中科院CUSBEA(“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 赴美国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我们这批同学,特别是在专业领域能有所建树的一些朋友,大家还是很想回到我们自己的祖国来做件事儿,这是我们长期愿望,或者说是一种理想(家国情怀)。一旦有了机会,且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最终就走上了创业这条路。

 

学业完成后,我在美国BMS,Amgen等跨国药企做了20多年的新药研究工作,深入了解生物医药行业的前世今生,这些经历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们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时间点,回国创业。

 

现在的日常工作,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用来解决问题,主要分为企业发展、项目发展、团队建设、资源调配等方面;另一方面,公司发展不是孤立的,我们需要与行业伙伴一起探讨和交流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政府沟通最新发展状况和相关行业政策,并和投资人分享公司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医药魔方:参与创业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挑战?坚持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哪些因素?

 

景书谦:首先是决定创业方向。比如开这个公司干什么?定位是什么?将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决定了方向以后,怎么把想法变成现实?这些我觉得都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

 

成立公司以后,我希望能够把国外学到的、感受到的、理解的、比较好的东西移植到国内,在中国进一步发扬光大。2010年回国的时候,我感受到当时社会上人心浮动,很多人想借着风口一夜暴富。我当然希望公司发展越快越好,但是在成长的同时,也要兼顾长远规划,怎么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一件挺有挑战的事情。

 

作为一个科学家(职业制药人)来讲,我觉得最大的驱动力就是我们心中要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我去参加美国肺动脉高压年会的时候,看到很多患者,小到一两岁的孩子,走路很困难,坐在轮椅上,背后拖着氧气瓶。看到那种状况,就觉得一定要做出真正有价值的药物,带给我们的患者,这是制药人的责任。

 

医药魔方:那您觉得如何去做出真正惠及患者的first in class?

 

景书谦:个人觉得,我们不要过度强调first in class。在制药行业,永远是患者第一。不管是first in class或best in class,甚至制定政策,永远都是患者第一。

 

具体到first in class定义,个人认为,不管是创新机制,还是创新分子结构,都可以叫first in class。像我们GPCR靶点也许并不是全新的,因为已经有小分子药,我们做成抗体药,它就是一个完全创新的。另外大家对class的界定不一样,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强求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

 

我觉得最好的一个说法,就是何如意博士说的,市场上卖的最好的,就是最好的药,卖得最好证明患者认可,评判产品好坏的,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创新的想法,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在走。代谢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是我们搞得最清楚、研究最彻底的两个系统,这里面以前人们没发现的机会非常少,那怎么在这个领域这里做创新呢?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常说的差异化创新。

 

医药魔方:做差异化创新也是在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般如何在未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景书谦:以GPCR抗体药为例。我们人体内有800多个GPCR,除去其中一半是负责嗅觉,剩下的400个里面还有370个左右GPCR属于潜在的药物开发靶点。截至目前已经有106个成药,针对这些GPCR的药物占全球各个国家现在还在流通的处方药的35%-45%。

 

不是每个靶点只能开发一种药,它可能会做成多种药。目前有66个GPCR在临床开发阶段,还没上市;还有198个从来没进行立项,针对GPCR全球已上市的抗体新药只有两个。即便加上我们在开发的针对7个不同GPCR的抗体药物,其实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往前走,如果想在这个领域继续扩增,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另一方面,我们竭力在GPCR抗体基础上定向构建一些双靶点、三靶点,甚至多靶点多功能的抗体药物分子。它跟传统意义上的双功能或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完全不一样,开发的难易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把这一部分统称为M-Body(multi functional antibody),多功能的抗体分子。基于我们在这个领域的长期积累,目前已经可以定向地构建多功能的抗体分子,以提高原有抗体的功能及疗效包括安全性,以及拓展新适应症的潜力。

 

医药魔方:在GPCR这类靶点上是如何迭代开发的?

 

景书谦:我们公司一直专注于针对GPCR靶点抗体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为了尽快建立我们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我们展开了更新迭代模式的研发。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我们糖尿病的项目,现在在国内做III期临床;肥胖项目也会尽快进入III期;肺动脉高压项目,我们已经启动了中国和美国的国际多中心的临床实验;另外一个二代肥胖药物,现在也是在国际上做I期临床。

 

以代谢系统类药物为例。我们现在第一代产品是全世界唯一的超长效受体激动剂(单次给药,两周给药一次),对标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一周给药一次),目前处在III期临床,接下来还将进行一月给药一次的研究。

 

第二代在第一代基础上,做了一个多靶点新的药物分子,一方面控制糖的代谢,调控血糖;另一方面,控制脂肪在体内的积累,所以它可以同时调控血糖和血脂。对于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预期会有更好的疗效。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发了第三代的产品,也是一个多靶点多功能的药物分子。从控制脂肪增量以及去除存量两个方面来着手,旨在实现更好的减肥和治疗非酒精脂肪肝方面疾病的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在心脑血管系统、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病、肿瘤领域也有GPCR项目布局。

 

医药魔方:有不少公司前期会选择license in,为什么坚持从源头开始做?

 

景书谦:首先,我之前在BMS和Amgen从事的一直是原创药的开发,创立鸿运华宁继续做原创药可以说是一以贯之。

 

第二,在我看来,License in的机会不是特别多。一般和自己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相契合的项目,无论是初创型的企业还是大型的国际化公司都轻易不会放弃。而且做一个好的药,找到好的分子,这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轻易不会转让给别人去做。

 

第三,好的License in的东西,价格一定非常昂贵,这个不是我们国内初创型公司可以承受的。License in不是赌石,靠运气很难获得非常好的项目。我们不要低估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大型企业的科学家的判断力,License out都是有各种各样原因的。

 

所以我个人觉得,走原创道路对我们来说是最靠谱的。我们本身就是科学家出身,团队的原创能力很强,坚持原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医药魔方:您认为中国的FIC全盛时代何时会来临?

 

景书谦: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全盛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一直在往前走。

 

现在我们是在追赶,跟着全球的节奏往前走,随着我们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我们有一些全新的东西,比如说GPCR抗体新药研发领域,我相信我们公司走在全球最前列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学家加入这个行列,那我们会在不同的领域,走到第一方阵。

 

我觉得国外也没有first in class的全盛时代,它一直是在以阶梯型或者波浪形向前发展。如果真的有一个全盛时代,那么过了这个时代是不是就该走下坡路了,我相信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不可能走下坡路,我们会一直往前发展。

 

医药魔方:您是怎么看待国内药企供应链未来走向的?

 

景书谦:我觉得CRO/CDMO是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这个环多了,就会造成过剩,大家就会抢订单,竞相降价;环少了,这个产业链就不完整。这种市场会进行调节,让整个行业健康回归良性发展。

 

在这个产业链上,我们需要用到的进口产品很多,很多仪器耗材,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耗材,我们都可能被人“卡脖子”。我前几年就曾呼吁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定要围绕这个产业建成一个生态圈,尽可能丰富一些。

 

建议我们政府可以在宏观政策层面上进行产业调控。目前芯片断供,这种情况之所以没有影响到生物医药产业,是因为我们的生物药还没发展到足以威胁整个行业发展的程度。

 

在生物医药产业,我们也要提前布局,应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同时建议我们各地产业园的发展可以走差异化路线。这一点,还是需要在国家政策层面进行引导,让我们的产业链发展越来越全。

 

医药魔方:回过头来看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您有哪些心得与体会?

 

景书谦:我们生物医药的发展起步晚,但从国家层面。我早期回国探亲,就意识到90年代我们国家就把生物医药的发展放在战略层面这个高度来考虑了。我们过去常说“衣食足方知荣辱”,现在我们衣食足了,对我们最重要的荣辱是一方面,健康和长寿是另外一个方面。要健康长寿就离不开药物,所以我们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在向前发展的,并且形势会越来越好。

 

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是一个阶段,2000年到2010年是一个阶段,2010年到现在又是一个阶段,这几个十年,各有特色。回过头看,你会发现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向前走,向高处走,并且这个速度会逐渐提速,比原来发展更快更好。再过20年、30年,如果我们不犯错误,我相信我们这个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会越来越强。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热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