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保健品新闻 OTC新闻 医疗器械新闻 健康之路 减肥健身 微信营销 两性知识 美容护肤 日常调理 男女保健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当前位置: 医药人俱乐部 » 新闻热点 » 大咖观点 » 正文

甘肃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除急危重症患者外不得越级诊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1  浏览次数:753
核心提示:央广网兰州5月9日消息 政策突破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契机。2017年起,我省二、三级医院向下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这一指标将与医保总额预付挂钩
 央广网兰州5月9日消息 政策突破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契机。2017年起,我省二、三级医院向下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这一指标将与医保总额预付挂钩。5月8日,甘肃省卫计委下发有关意见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进一步细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实施科学动态评估管理,切实实现合理有效分级分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其主要措施包括细化功能定位、完善补偿标准、病种动态管理、合理扣减基金、完善双向转诊及推进签约服务。

完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体系

具体来说,要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各级职能,细化省、市、县、乡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在原省市级50+n种疑难危重疾病分级诊疗病种基础上,再选取150个病种,确定为市级医院分级诊疗病种,由市级医院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体系。

根据全省近三年的病种费用、发病病例等情况,由各市州制定或调整符合当地实际的病种及补偿标准。补偿标准的制定应当以该病种在本地相应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近三年的平均费用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医疗服务、医用材料、机构及人员成本的波动等因素后合理确定,原则上不能高于我省确定的该病种补偿标准的130%,并实行中西医治疗同病同价。

基于我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开展分级诊疗病种动态评估管理。由各市州卫生计生委成立专门的分级诊疗病种评价专家委员会,对所辖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进行合理评估,确定其目前可以诊疗的病种数量,最低不能少于我省规定的同级分级诊疗病种数量的80%,先行开展诊疗工作。省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评估工作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同时,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对口支援等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每年新增可诊疗的病种数不少于10个,乡级不少于5个,没有上限要求。确保基层能够“接得住、留得住”患者,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除急危重症患者外不得越级诊疗

在病种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各地根据评估后确定的病种数量,督促医疗机构与当地医改办及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签订协议,完善补偿标准,对其诊疗及外转患者有关情况进行核查。除急危重症患者外,按要求原则上只能在相应级别、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得越级诊疗。对违规推诿或转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及违规接诊的上级医院,按要求扣减相应金额的医保基金,并降低医保总额预付比例。

凡属于分级诊疗病种的医保患者,在省内、外参保地以外的所有相应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就诊,可直接通过异地直报系统进行结算;尚未开展异地直报的,可返回参保地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报销。

对于评估后因服务能力薄弱、无法开展相应病种救治工作而未签订协议的医疗机构,可将患者优先向周边同级的、能够开展救治工作的医疗机构转诊,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临近的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经当地医改办核实后,无需扣减医保基金。

各地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双向转诊制度,本级分级诊疗病种原则上不得向上一级医疗机构转诊。在分级诊疗病种以外的、确系本级定点医疗机构不能治疗、需要向上一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病种,要严格执行向上转诊制度。属于重大疾病范围的病种向上转诊要严格按照重大疾病转诊转院审批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为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加快床位周转使用率,各地要制定上级医疗机构将病情允许转出的病人转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的管理措施,并严格考核各医疗机构的落实情况,确保2017年起,二、三级医院向下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此指标与医保总额预付挂钩。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降低向上转诊补偿标准,提高向下转诊补偿标准,切实推进双向转诊制度。

此外,根据国务院医改办《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我省还将出台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记者赵汇)

-------------------------------------------------------------------------------------------------------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下设培训项目组,旨在为广大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现拥有业内专业讲师几十余名。目前培训、服务项目包括: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诊疗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讲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中医特色调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几十个品种。

1、执业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

2、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事药品采购、销售及咨询服务的人员。

3、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5、中医针灸师: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知识及西医基础进行人体保健。

6、保健按摩师: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人员。

7、康复理疗师:是指在有关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调理、医院诊所等机构从事康复理疗工作的专业人才。

8、中医特色调理师:是指采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面对特定需求的人群进行身体健康调理的专业人才。中医调理不同于治疗,治疗是针对有疾病的人群进行的祛病方法;调理是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体弱人群,以及随季节而进行的保养等各种提升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更注重于养生。因此,中医特色调理师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针灸师、骨伤科医师、社区护士等证书也在陆续报名中。
 微信:15755178739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热点
点击排行